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宏观视野 媒体关注

合力拓宽青年就业路

发布时间:2024-08-19    分类:行业新闻

最新数据表明,今年 6 月份,全国城镇不含在校生的 16 岁至 24 岁劳动力失业率相较 3 月份降低了 2.1 个百分点,近三个月来持续呈现下降态势;全国城镇不含在校生的 25 岁至 29 岁劳动力失业率较上月下降 0.2 个百分点,这显示出当前青年就业压力有所减轻。

就业乃是最大的民生之事,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关乎民生福祉,与社会稳定及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,更是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。此前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、财政部共同发布《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,推出 11 项政策举措,全力推进青年就业创业,以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。

就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,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依然持续存在。其一,就业总量压力并未减少。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1179 万人,人数再创历史新高,就业形势愈发严峻。其二,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。国内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,国际环境也更为复杂严峻,教育与市场、技能与岗位之间的不匹配始终存在,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尚未实现。

此外,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现实就业环境存在偏差,进一步加剧了青年群体的就业失衡现象。故而,聚焦青年群体就业问题,需要将长期规划与短期措施相结合,依靠政府、高校、社会共同发力,扎实推进稳岗扩岗工作,强化政策支持,提供优质就业服务等。 挖掘需求潜力,不断扩大就业岗位供给,开拓就业“新领域”。

积极鼓励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释放岗位需求,增加就业岗位的供应量。充分利用好政策性岗位,激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等扩大用人规模。推动高校毕业生扎根农村、服务社区,持续大力推进“三支一扶”计划、特岗计划和西部计划。合理规划公益性岗位,为失业青年和弱势青年提供就业机遇。

微信截图_20240827144246.png

加快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,释放新的就业潜能与机会。支持灵活就业,加强零工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和基础性保障。鼓励创新创业,以创业带动就业。 

推动政策落地,持续维持就业总体平稳,激发就业“新动力”。继续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。在政策制定方面,既要有季节性、周期性的短期就业政策,也要有针对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的中长期规划,制定调整结构、转变方向的就业政策,进行综合部署,系统施策。对于经营主体而言,稳固经济发展大局是关键,要坚决强化经营主体稳就业的主体地位,不断优化市场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,持续壮大经营主体,落实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、一次性扩岗补助、社会保险补贴、税费减免等相关政策。

对于青年个体来说,要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,推出更加有力的培训、补贴、资金、税收、场地等扶持措施,切实维护就业创业权益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协同推进高校在专业设置、人才培养、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变革,加快塑造素质优良、总量充足、结构优化、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,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。

总之,要更大程度地释放政策红利,全方位赋能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。 健全帮扶体系,持续提供优质就业服务,书写就业“新篇章”。政府要发挥牵头作用,通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,主动串联起就业上下游的各个单位和环节,借助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手段,提供更加精准、直观、丰富、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实现政策宣传、技能培训、实习见习、信息推送等一条龙服务。

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,强化就业观念培养,让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成才观、理性择业观、正确就业观;加强就业创业辅导,为学生开设多样化课程教学、提供多元化见习实习体验,安排多维化导师团队;提供就业岗位支持,开展更多校内招聘会,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校外招聘会,继续深化访企拓岗、开展校地合作、推动产教融合。

社会要发挥协同作用,积极营造公平、有序、良好的就业创业软环境。加强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管理,对就业服务社会组织要加强培育和扶持,使其功能更加多样化,更好地收集和提供就业信息、开发和创设实习机会、开展和实施就业创业培训等。